端午节·辟邪消灾·龙舟竞渡

2019-06-06 21:04 阅读(?)评论(0)

端午节·辟邪消灾·龙舟竞渡

  


 

端午,又称端五、重五、重午、端阳。端,开始、起始之意。午,夏正建寅,五月为午月,五日又叫午日。

端午,原为端五。每月有三个“五”,初五、十五、二十五,初五是头一个,即端午。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八月初五,因避讳,“端五”改作“端午”。

按照古代阴阳之说,“五”为天地交汇,阴阳交合,处于变化交替之中,往往出现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类生活因素。五日又逢五月,大不吉,为“恶日”,需驱灾避邪。故各地民俗多有驱恶鬼、止病瘟涵义。

 

  




五月进入夏季,气候趋近暑热。古时为防热毒,有种种祈祷鬼神消除灾害的压禳方法、仪式。《夏小正》载“蓄采众药,以蠲除毒气”。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云“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,以止恶气。”桃印,即神符,后来北方演化为端午时纸店、盐店、杂货铺及走街串巷的摊贩货郎专卖的驱鬼钟馗画像、张天师化五毒图等。

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至唐代,则于艾叶外,加上菖蒲,作人状,或剑状,称为蒲剑,以却鬼。孙思邈《千金方令》有“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”之说。端午日,以艾叶菖蒲悬门户,阻止横灾杂病入门。人们吃绿豆糕、饮雄黄酒,还将雄黄酒涂抹于小孩额头,写个“王”字,让孩子穿画有五毒的兜肚。

 

 




 

端午起源有多种说法,通常认为纪念屈原投汨罗而死,为祭祀屈原而设。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云:

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,楚人哀之,每至此日竹筒贮米,投水祭之。汉建武中,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人,自称三闾大夫,谓曰:‘君当见祭,甚善。但常所遗,苦为蛟龙所窃。今若所惠,可以楝树叶塞其上,以五采丝缚之。此二物蛟龙所惮也。’曲依其言。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,皆汨罗之遗风也。”

《隋书·地理志》云:

“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,土人追至洞庭不见。湖大船小,莫得济者乃歌曰:‘何由得渡湖?’因尔鼓棹争归,竞会亭上。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。其迅楫齐驰,棹歌乱响,喧振水陆,观者如云,诸郡率然。”

还有端午为纪念伍子胥、勾践、崔信明等说,但都含有祭奠、招魂意识,避瘟、祛病、驱毒、消灾愿望。

 

 


  

 

关于端午节的七种传说

古人端午诗词若干首 (一)

 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9-06-06 21:14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