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冬至 说九九

分类:史闻·史鉴 | 标签: 冬至   九九   节气   时令  
2019-12-22 06:53 阅读(?)评论(0)

话冬至  说九九

 

 

 

冬至又称长至,以冬至日极南,日影最长,故又称长日。意思是冬至日以后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了。

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。《周礼·注》谓:“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。”《淮南子》曰:“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。”亦称为冬节,对冬至的重视不亚于后来的元日,即今春节。
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太阳影子,测定出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四个节气。此后增添为二十四个节气。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同地球自转的赤道面有23.5°的夹角,所以一年中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不同。对北半球来说,阳光直射南纬23.5°时,称为冬至。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1222日,有时提前或错后一天。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昼就一天天变长,各地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常说的‘数九’。

我国古代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《晋书》载“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……其仪亚于正旦。”说节必说吃,北方地区杀鸡宰羊,吃饺子、馄饨;南方地区则吃赤豆粥、粉团、冬至长线面等。各地区在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。

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“三伏”还早着呢,且不论。“九九”是中国古节令名。是从冬至算起的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的总称。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,依次为二九、三九......九九。“九九”表示寒冷季节各个阶段的气温变化过程。

冬至后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时期,中国境内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,天气寒冷。各地最冷气温出现在1月中、下旬,大致在三九前后,“冷在三九”的说法表示出这种气候上的规律。之后天气逐渐转暖,“九九”终时进入春季,寒冷季节即告结束。这时黄河流域春耕开始到来。

“九九”之说源于黄河流域,后传播到全国,因而有不同的内容。北方温度低,南方温度高,自然季节现象有明显的差异,各地农事活动的安排也不尽相同。为了反映中国各地“九九”期间自然季节的变化过程,民间流传有九九歌谚。

北方有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又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”

南方九九歌谚是:“一九二九,怀中插手;三九四九,冻死猪狗;五九六九沿河看柳;七九六十三,路上行人把衣袒;八九七十二,路上全是小娃儿;九九八十一,庄稼老汉把田犁。”

九九期间,特别是三九时期,往往引起冬麦、果树等温带越冬作物和柑桔、茶树、橡胶等热带、亚热带物工作的冻害。因此,三九期间是防冻的重要时期。三九期间如果温度过高,越冬作物提早萌动,如遇倒春寒更易受冻害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研究河洛文化,传承中原文明 ——河洛文化纵横谈

又逢九月九 登高话三清

端午节·辟邪消灾·龙舟竞渡

关于端午节的七种传说

 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9-12-22 07:4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